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三农
从负债村变分红村,四门村村民“提钱”过年
来源: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许雅婷 2025-01-08 22:48:27 责编: 许雅婷 胡明兵 张文洲

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分红现场。

1月7日,芜湖市湾沚区陶辛镇四门村的村民提前过年了!

一大早,村党建活动广场上锣鼓喧天,村民们每人领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后,围在铺着红布的方桌旁,等待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第一次分红。

领红包、签名、按手印,看不见的集体资产变成了“摸得着”的集体红利,村民们喜笑颜开。“很开心!我家一共分了500块钱。”现场拿到红包的村民奚家耿还有点不敢相信,“村集体经济发展这么好,过去想也不敢想”。

两年前还负债累累的四门村去年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村党总支书记奚飞飞在现场告诉村民,2024年四门村集体经济收入约602万元,收益约188万元,为2205名股民每人分红100元,80岁以上老人和监测户还有额外实物分红。

“特色产业更有奔头,群众生活更有甜头,共同富裕更有盼头!”忙活了一年,看到乡亲们的笑脸,奚飞飞心里暖乎乎的。

丰收的背后是辛酸和汗水。“以前村里一穷二白,还背了一身债。”谈起2021年刚回到家乡时,奚飞飞眉头拧成了结,“没有村民广场,道路坑坑洼洼,池塘水草丛生,连一条乡道都没有,更别说县道或省道了。”

发展落后导致干群之间缺乏信任。2022年,四门村推进土地复耕,承诺争取到项目资金后给村民每亩500元的青苗费。“‘村里付不起这笔钱怎么办?’在全体村民代表大会上,老百姓最担心的就是村里开‘空头支票’。”奚飞飞说,为了重获村民信任,村两委连续大半年反复做工作,挨个跟100多户村民做保证、谈发展,“费了老劲了”。

坚持和付出有了收获,100亩土地成功复耕,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近600万元,成为村里创业的“第一桶金”。

老厂房焕发新生机。

盘活闲置厂房是四门村用这笔钱做的第一件事。村部附近老铸造厂闲置了近20年,村两委将旧厂房拆除后重建新厂房,占地约2000平方米。2023年,由村党总支领办的合作社芜湖市辛农农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锚定荷莲特色产业,打造莲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并利用新厂房进行莲子加工。

莲子加工集中在每年6月至10月,“空窗期”怎么办?村两委积极招商引资,于2024年引进一家锅巴厂,以“保底+分红”的模式合作,每年除了13万租金还有5%的收益分红,实现“一厂两用”。

村民正在粉碎莲蓬壳和莲子壳。

莲子加工后的莲蓬和莲子壳也有“文章”可做。“玉米秸秆打碎了能做菌菇培养基,为什么莲子壳不行?”有了点子,村两委吸引两名大学生返乡创业,成立辛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莲蓬壳、莲子壳生产莲子菇,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变废为宝”带动产业发展。

“目前第一期占地10亩的大棚已经开始生产,第一茬莲子菇将于春节前上市。”开源食用菌基地负责人奚超超说,制作菌包、接种、采菇用工都来自当地村民,每人每天能拿到150元左右。

芜湖辛农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线上销售荷花,村民在打包发货。

农产品销售、固定资产出租、成立物业公司、投资分红……四门村多点开花壮大村集体经济,两年时间实现从“负债村”到“分红村”的华丽转变。

产业发展快,乡村建设兴。四门村将资金反哺到乡村建设中,2023年四门村投资100万打造长村和七方房村美丽宜居村庄,2024年又投资179万打造陶骆组美丽宜居村庄,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提升。“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不用出远门也能挣到钱,住在城里的村民也陆续回村翻新老屋,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村民奚家耿感慨道。

陶骆组美丽宜居村庄。

    “今年,我们计划争取配套资金,将长村自然村打造为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四门村共富工厂也即将开工,打造初级农产品加工分拣物流中心,进一步完善荷莲产业链。”奚飞飞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