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祁海群 王逸群 通讯员 陈瑶)2025年4月24日上午,在黄山市举行的安徽省林业碳票首发活动中,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领取了首批5张中的首张省级林业碳票,并与徽商银行滁州分行签署林业碳票合作协议,将获得2100万元授信金额。
据悉,首批发放的另外4张安徽省林业碳票,分别发给了宣城市宣州区宛陵林场、黄山市祁门县西武岭国有林场、六安市霍邱县西山林场、安庆岳西县康馨祥公司。首批安徽省林业碳票的“项目地点”位于安徽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的5个设区市,项目合计减排量30.0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涉及质押授信、节能减排、零碳景区、生态司法等4种应用场景,充分体现了林业碳票的多种用途。
在首发活动中,共有4批次、10个主体单位分别签署了林业碳票合作协议,其中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所持的首张安徽省林业碳票显示,“项目面积27579亩”“监测期碳减排量232476吨”。在谈到即将获得的2100万元授信金额时,皇甫山国有林场场长刘绪香说:“有了这个授信额度,我们将把资金投入到实现全生命周期森林可持续经营中。”
首批安徽省林业碳票的制发和相关合作的签约,意味着安徽在碳汇改革方面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安徽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拥有丰富的碳储量,碳汇增长空间巨大。经测算,2023年全省林木植被碳储量1.9亿吨,其中森林碳储量1.5亿吨。从2021年起,安徽省滁州、安庆、宣城、淮北等地相继印发林业碳票管理办法,开展“碳汇+森林经营”“碳汇+国储林”“碳汇+司法”等试点工作,鼓励碳排放企业、大型活动组织者、社会公众等通过购买林业碳汇履行社会责任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省打通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示范作用。
为协调联动、统筹推进林业碳汇发展工作,近期出台的《安徽省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试行)》,对省级林业碳票的计量、申请、制发、交易、抵销、融资、监管等环节进行了规范,并组织编制了全省林业碳汇发展规划,推进林业碳汇稳步发展。
记者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该局将以首批安徽省林业碳票制发为契机,多渠道拓展林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途径,加快构建省内消纳碳票激励机制,探索打通碳普惠消纳渠道,推动林业碳票碳减排量“化整为零”,通过“制度设计+场景创新+试点示范”,结合全生命周期森林经营,做活“碳汇文章”,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林业建设和产业发展,让“林业高颜值”转化为“碳汇高价值”,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安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