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上午,安徽省林业碳票首发活动在黄山市举行,现场共有4批次、10家主体单位分别签署了林业碳票合作协议,涉及绿色金融、节能减排、零碳景区、生态司法等多个应用场景。这也意味着继推出《安徽省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试行)》之后,安徽在碳汇改革方面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打造“林业高颜值”样本
安徽碳汇改革,一直被寄予厚望。
2016年4月和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安徽,高度赞誉安徽良好的生态环境,强调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上持续发力。
安徽始终牢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力污染防治攻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首创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新安江模式”,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林长制,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宝贵经验启示。
尤其是近年来,安徽在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实施林业碳票制度、制定林业碳票管理办法等方面积极作为,其一系列创新实践引人注目。
安徽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拥有丰富的碳储量,碳汇增长空间巨大。经测算,2023年全省林木植被碳储量1.9亿吨,其中森林碳储量1.5亿吨。通过持续推进森林质量提升,安徽林业的“高颜值”正在为全面生态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探索好生态“变现”新路径
丰富的碳储备和碳汇量为安徽发展碳汇经济、助推“双碳”目标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人人可参与、碳票变钞票,安徽又在积极探索新的路径。
林业碳票是我国各地积极探索形成的一种市场化推进林业碳汇的交易机制,其作为林地林木碳减排量收益权凭证,被赋予交易、质押、抵销等权能,通过对一片森林的固态释氧功能进行量化,为林农增收提供新路径。林业碳票具有生态、社会、金融三重价值,将成为林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重要途径和各类林业经营主体开展新型融资的有效工具。
继2021年5月福建省三明市率先在全国制发地方林业碳票后,安徽滁州、安庆、宣城、淮北、蚌埠等地先后聚力开展“碳汇+森林经营”“碳汇+国储林”“碳汇+司法”等试点工作,鼓励碳排放企业、大型活动组织者、社会公众等通过购买林业碳汇履行社会责任,为探索林业碳汇交易路径积累了宝贵经验。
从2021年起,安徽滁州、安庆、宣城、淮北等地相继印发《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试行)》,为各地碳汇交易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依据。在此基础上,安徽林业碳票交易相继取得突破性进展,如滁州市以林业碳票为质押物的“碳票生态贷”,单笔交易金额100万元;宣城市分别备案2笔林业碳票累计14万吨;安庆市通过购买林业碳票,替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10.77万元;淮北市两家高排放企业购买6000吨林业碳票,交易金额总计72万元。
这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安徽打通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通道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示范作用。
综合来看,安徽各地自发探索林业碳票普遍具有自主灵活、算法简化、开发周期短、便于交易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同地区林业碳票的项目方法学和核证机制不统一,导致跨区域无法互认,缺乏广泛流通性,市场认可度不高;各地林业碳票价格波动区间较大,市场价格信号形成机制不足,还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
为了协调联动、统筹推进林业碳汇发展工作,形成合力,安徽近期出台《安徽省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试行)》,全流程规范省级林业碳票的计量、申请、制发、交易、抵销、融资、监管等环节,组织编制全省林业碳汇发展规划,逐步构建方法学体系,把牢碳票计量监测关口,推进林业碳汇稳步发展。
“碳汇高价值”大有可为
在4月24日举行的安徽省林业碳票首发活动上,共发放首批省级林业碳票5张,覆盖全省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的黄山、滁州、宣城、六安、安庆等5个地市,合计减排量30.0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涉及质押授信、节能减排、零碳景区、生态司法等4种应用场景,充分体现了林业碳票的多种用途。
其中,皇甫山林场所持林业碳票,项目面积27579亩,监测期为201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监测期碳减排量232476吨,其与徽商银行滁州分行签约后,将获得人民币2100万元授信金额。“有了这笔授信额度,我们将把资金投入到实现全生命周期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皇甫山国有林场场长刘绪香说。
2024年被称为碳交易转折之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配额交易及清缴工作顺利结束,标志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一步走向成熟和稳定。2025年,在“双碳”政策的强力支撑下,全国碳市场不断扩容,市场机制将迎来较大变革。
而随着首批省级林业碳票正式发放,安徽林业碳汇发展步入"快车道",探索进军全国碳市场的步伐加快。
据了解,以首批碳票发行为契机,安徽将多渠道拓展林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途径:推动林业碳票与“以竹代塑”相适应,探索竹林碳票与全生命周期竹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新路;借助碳汇的叠加效应,助力林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实现全生命周期森林可持续经营;推动林业碳票与碳普惠相融合,试点构建各类零碳场景,鼓励大型会议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以及旅游景区等消纳林业碳票。
下好林业一盘棋,做活碳汇大文章,通过创新更多制度成果,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让林业高颜值转化为碳汇高价值,安徽正在全力解答这一时代新命题,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安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