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三农
姚村镇:深山有佳木,一叶助增收
来源: 罗鑫 王祖清 2025-04-15 12:12:07 责编: 李伟 许梦源 张文洲

94addc5ff1a8a15849a4944169c4f65

近日,天刚蒙蒙亮,郎溪县姚村镇村民徐英桃便早早来到村南边的深山老林齐家洼打茶叶。

当地村民俗称的“打茶叶”,是上山采摘一种乔木上的叶子,即野生老鹰茶。老鹰茶属豹皮樟,嫩叶制茶有药用和保健价值,因生在高山、老鹰常栖豹皮樟树,故名“老鹰茶”。

爬竹山,钻荆棘,徐英桃寻找着一株株老鹰茶树,麻利地摘取枝头的片片嫩绿。他告诉记者,老鹰茶树大多长在半山腰和山顶,采摘起来很费力,尤其是爬几丈高的大树,要技术也要体力。“现在岁数大了,爬不动树了,就找矮树采摘。不管是大树还是小树,我们采茶人有个约定:只能手摘,不准用柴刀砍树,因为砍了就影响下一年(采茶),也破坏了生态。”徐英桃说。

今年71岁的徐英桃,住在郎溪县姚村镇四青村齐村组,坚持每年春季采摘、加工老鹰茶已有30多年,家门口的山山岭岭,哪里有茶可采,他是轻车熟路的,“运气好的话,一天能采十五六斤(鲜叶),大概5斤炒(加工)1斤,能搞3斤干茶”。

南山爬北山,采了三四个钟头,系在腰间的布包被老鹰茶填充得鼓囊囊后,徐英桃就下山,骑上停在山脚的电瓶车,把鲜叶及时送回家,“叶子要新鲜,不能在布包里放久了,要送回家摊晾”。

草草吃了中饭,徐英桃再次上山继续“打茶叶”。

鲜叶倒入簸箕,剔除余叶和伤残叶,然后灶膛生火,大铁锅杀青……这是老伴阳良月的工作。

ce8377627f0835fe4b4a5a7a59098da

“开始搞大火炒,不停地翻。烫手,要戴手套,炒了盛到簸箕里揉捏,然后下锅再炒。老鹰茶杀青,麻烦些,得好几次,听到茶叶打锅响就差不多了。起锅后摊在炕篮上,下面用火盆烧炭火烘焙,中间要翻好几次,直到炕干了为止。”对于加工老鹰茶,阳良月一步不落地按流程操作,很是严谨。其间,屋里院外飘散着山野茶的清香,还透着淡淡的草药香味。

据了解,从“打茶叶”到烘干装袋,徐英桃和老伴一天能制作老鹰茶约3斤,按市价可卖到500元左右。

“挣点辛苦钱,我们老两口从清早一直要忙到深夜。卖茶叶不要烦神的,交给儿子在朋友圈里卖,村上的小店放一些代销。”阳良月说,“做老鹰茶的时间很短,清明前10天开始,到谷雨就结束了,抢季节,累就累一点。”

四青村位于姚村镇最南端,全村面积近1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山场面积有1万多亩,是该镇野生老鹰茶集中分布区。近年来,四青村村民有序开发、利用老鹰茶资源,老鹰茶产量和名气都有了提升。

“原先只有十几户村民采摘加工老鹰茶,现在发展到90多户,因为是纯手工小作坊加工,产量有限,全村年产老鹰茶干茶由1800斤增至现在的5000多斤。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和特色山野茶的深层开发利用,提升四青老鹰茶的产量和质量并拓展销售市场,把老鹰茶打造成‘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助农增收,是村里下一步发展特色产业的目标。”四青村党支部书记张烦说。(罗鑫 王祖清)

    相关新闻